贾氏鸣天鼓健耳养肾操
《贾氏鸣天鼓健耳养肾操》
鸣天鼓是健耳强肾治耳病的古法,贾氏越云自创的鸣天鼓健耳养肾操是在古法的基础上创建。
顺序:
1静坐挺胸。
2双手放心脏位置的胸口,左手掌盖住右手掌。
3闭目静心,深呼吸19下。
4双手相互搓揉,让手掌发热。
5用发热的双手手掌严严压住朝前覆盖的耳轮,来回搓揉19下,使耳轮发热,且听不到外面半点声音,只能听到搓揉的轰鸣声。
6用双手食指压住中指,两指相叠,然后用相叠的两指用力敲击后脑枕部(玉枕穴、脑户穴)和头顶部共38下,让发热的双耳听到敲击产生于脑内的雷鸣之声。
7早晚各一次。
8耳鸣耳聋者做此操,一年一周期,长期坚持,必有效果。
9健康人长期做此操可益肾防耳病。(敲击部位见图片。)
~乙未春贾越云创建于长沙。
一一一一一一一
*附:
古法鸣天鼓
“鸣天鼓”原为《陆地仙经》中的一种养生功法。
具体方法:
于每日晨起或睡前用两手掌摩擦生热,随即将两掌紧按于两侧耳郭,使两耳听不到外界声音而嗡嗡作响为止;同时手指并拢贴于头顶或枕部,食指叠在中指上,然后食指着力用中指点弹枕部或头顶部,以听到鼓鸣音为好。每次弹20~40下,弹毕做深呼吸5次。
该方法有提神醒脑,宁眩聪耳之功效,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,对耳鸣、神经衰弱耳聋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。
“鸣天鼓”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,意即击探天鼓。该法最早见于丘处机的《颐身集》,原书这样描述:“两手掩耳,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,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,谓之鸣天鼓(可去风池邪气)”。在后世的《河间六书》中记载:“双手闭耳如鼓音,是谓鸣天鼓也。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,气不得泄,冲鼓耳中。故闻之也。”《圣济总录》、《修龄要旨》和《养生十六宜》中也都有“鸣天鼓”的记载;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“八段锦”和“易筋经”也都采用了“鸣天鼓”这个方法。
所谓“鸣”,就是把双手劳宫穴放到双耳上,用食指轻轻叩击头部的玉枕、风池、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,就像有什么在鸣击自己的头部。做鸣天鼓时,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,它就不能收声了,不能靠空气来传声了。声音就靠骨头传声为主,食指敲打枕骨,内骨传声,此时我们听到声音就跟敲鼓一样了
呜天鼓耳功法:用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,然后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,按摩耳门,再逆时针方向按摩耳门,掩住耳遒的地方,手指放在后脑处,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数次,这种方法就是呜天鼓耳功法。这也是神经性神经性耳鸣的偏方治疗。
静坐:咬紧牙关,以两指捏鼻孔,怒目睁大眼,使气进入耳窍,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。每日数次,连做2~3天。
坐定:搓掌心50次,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。如此6次,连做2~3天,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,方能奏效。
食指放在耳前,拇指放在耳后,沿耳根由下向上推摩,每次40~50下。推后感觉耳部发热,面部、头部也会有发热的感觉。
每日清晨和睡前,将两手掌搓热后按紧两侧耳廓,手指并拢贴于头顶或枕部,食指叠在中指上,然后食指用力滑弹枕部或头顶,以听到有鼓鸣音为好,每次弹20~40下。